盘点:时尚游击“快闪店”与购物中心的那些新鲜事儿
在购物中心遍地开花的今天,市级商圈内的竞争愈演愈烈。且不说品牌同质化造成的招商压力,单单一个服装零售业态的冷清就让商业人士“无语对苍天”。就在大型商业体大肆交战之时,不少开发商将眼光瞄准了社区商业。大型成熟的居民社区不仅能为社区商业带来稳定的客源,还能为其带来稳定的消费,而另一方面社区商业的便利为常住居民又带来生活的便利……
社区商业的业态组合
作为社区商业,首要的业态就是超市,根据物业面积的大小,周边1.5公里范围内的常住人口数量来决定超市的面积及超市的层次。是联华、农工商还是大润发、沃尔玛,亦或是华润的O’le?根据常住居民的消费习惯及消费力选择贴近其生活习惯的超市是重中之重。比如在东郊百联的世纪联华,三林中房金谊广场的乐购……
其次自然少不了餐饮业态,社区商业的配套餐饮业态从某一程度来说更像是该地区常住居民的后厨房。之所以这么说,小编深有体会。在小编家附近有个中邦秀食街,这条不过200米的商业街汇聚了十多家中大型餐饮,大饭堂、屋企汤馆等知名品牌也在其中。周边1.5公里的成熟居民小区不下10个,而就在其项目不过3站地儿就是周浦万达广场。然而,一到饭点,尤其是晚餐,这条商业街上可谓是灯火通明,热闹非常,几乎全部是周边小区的消费者。
儿童业态不容小觑
说到社区商业体的业态组合,另一个近年来尤为引人注目的儿童业态开始下沉,市中心的大型商业体内已经将儿童业态作为其标配。不论是儿童教育培训,儿童娱乐游玩、儿童SPA馆等等,种类繁多的儿童类商家为商业体带来庞大的消费群体同时亦是赚的盆满钵满。
在上海,有儿童职业体验馆第一的“星期八小镇”不仅将大型的儿童职业体验馆做的风生水起,同样将目光瞄准了社区的商业体。而据“星期八小镇”的负责人梁先生介绍,社区商业体将会是其“星期八家园”的主要进驻场地。
除了这两类业态外,不容忽视的当然还有服务配套,诸如银行、美容美发、眼镜店、五金店、便利店、干洗店等便民类的业态也应该出现在社区商业体内。为周边老百姓提供了便利的同时,增加其对社区商业体的粘性。
面积300-500平方米的“星期八家园”不再将儿童职业体验馆摆在其中,而是更注重社区孩子们的最实在的需求。玩伴,寓教于乐将是其根本。比如足球、绘画、游戏等项目将会占据其更大的比例。此外,针对社区的家庭消费群体,孩子们的托管更是其不会放过的项目。早教、托管、兴趣班、角色体验将是其组成内容,不仅更具落地性且符合社区家庭消费的需求。
社区商业无可替代的便利性
国内已经有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诸到这种社区商业,这“最后一公里”的商机上。
最先瞄准社区商机,希望靠融洽的社群关系带来销售增长的是各种零售便利店和社区超市等。
在城市化演进的过程中,便利店和社区超市其实一直拥有自己的生存空间。“远亲不如近邻”,也许更能表明社区店存在和发展的价值:居民把大卖场比作长辈,偶尔去“看望”一次;社区店是邻居,天天都要见面。也正因此,最具融洽社群关系动力和能力的是这一商业形态。
干洗店等便民类的业态也应该出现在社区商业体内。为周边老百姓提供了便利的同时,增加其对社区商业体的粘性。
业内人士表示,“离消费者越近,离竞争就越远”,或许正是因为如此,社区商业体开始正是步入发展阶段。不少商家通过各种贴身服务吸引顾客、提高竞争力。
例如大家熟知的便利店,便利店目前都提供公用事业费的缴费业务,这一项业务并不能为便利店带来多少利润,但他们看重的并非这点毛利。全家便利店上海福满家便利有限公司的行销部经理吴玲玲表示:“缴纳公用事业费的人力支出与利润不成正比,几乎就是不赚钱的。”
在便利店的尖峰时段,顾客买一个便当,便利店能获取几块钱的利润,而一笔公用事业费的缴纳可能才赚几毛钱,可是办手续的时间却大大超过直接卖一个便当的时间。从收益的角度考虑,如果把缴纳公用事业费的时间全部花在购买正常商品上,必然能给便利店带来更多收益。“尽管这项业务的利润微薄,我们也不会因此停掉这些服务。便民服务就是为居民提供方便,不能因为不赚钱就不做了,便利店缺了这项业务就不能称之为便利店了。”吴玲玲说。
无疑,“便民”这一要素不论是商家还是社区商业体均要摆在首位。甚至万科打造的幸福驿站,也是以社区实体店的形式为万科业主提供的“一站式”管家式的生活服务。包括房屋租售、车票代购、水电费代缴、组织团购、家政服务等。受到了业主们的青睐,同样也提高了其品牌的价值。
购物中心如火如荼的发展,市中心的商业体打造的是一站式的吃、玩、购,而社区商业体则不能片面的追求大型综合体的全面性,更多的要考虑一个词“便民”。立足百姓生活,牢牢抓住周边老百姓的需求,才能稳稳的站在“黄金二公里”的商业线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