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商业的出路只有一个:决战美好生活的大消费时代!
-
在中国,60%左右的女性掌管家中财政大权,75%的家庭总消费由女性决策。(数据来源:阿里研究院等机构)
-
2017年“双11”,当天近2540亿元的网络零售总额中,女性消费者贡献高达近70%。(数据来源:电子商务研究中心)
-
接近2.5万亿元的中国内地女性经济市场规模,有望在2019年增长至4.5万亿元。(数据来源:国泰君安证券)
女性消费者,可以说左右着整个消费市场的变化。
在近日天猫与阿里数据发布的《2018天猫女子力权威发布趋势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到,下到95后女生,上到50-60岁的中年女性,女性消费者的自我认知意识正在快速觉醒,更独立、更注重生活改善、更追求自我表达。
-
她们看重外在美,精致的妆容、精心的服饰搭配必须时刻在线。
-
她们更爱自己,必须内外兼修。
-
她们的休闲娱乐方式多种多样,只管活出真我,不要随波逐流。
-
她们越来越“懒”,家务交给智能黑科技,自己只负责貌美如花、享受生活。
-
她们更加感性,爱家里的每一个成员。
2018,大消费时代已来
女性消费者展现出来的特点,正是如今消费升级趋势下,主流客群消费习惯的变化:
-
从购买必需品,转变为非必需品;
-
从消费标准化产品,转变为精细化方向产品;
-
从追求物质文化,转变为追求美好生活。
消费者需求的变化,决定着供给侧发展思路的变化。这就意味着,中国的商业市场已经从过去的大投资时代,迈进了大消费时代。
这样的趋势从全国经济宏观数据中也可以看出。
2017年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7.9%、40.5%、51.6%。全年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8.8%、32.1%、9.1%。
同样,根据数据显示,2016年三季度以来,消费者的消费意愿指数也维持在较高水平。2017年各季度中国消费者信心指数始终在110-114点,保持在历史高位运行,居民的消费意愿和社会的消费能力大幅提升,为消费行业带来新的增长动力。
可以说,消费已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未来的消费升级将是中国市场中最大的一块蛋糕。
这得益于中国庞大的人口基数,更得益于中产阶层的崛起。
特别是随着新的中产富裕阶层的出现,消费者对消费的选择发生了很大变化。根据BCG预测,中产阶层以上的消费群体到2020年整体消费占比将达57%,挤压中低消费者份额。
在大消费时代,消费形态面临全面转型升级,生存型消费以外的享受型、发展型、个性化消费,将迎来更广大的发展空间,品质、品味和品格将是未来消费的主要发展方向。
-
品质代表了更高端、健康及便捷;
-
品味代表更具个性化、定制化、科技化的消费;
-
品格代表消费的社群共享、价值传承和情感互通。
消费者追求消费的同时,希望获取更多附加值,满足更多的从物质层面到精神层面的需求。
如果我们把当前与过往的生活进行对比,不难发现,我们“吃穿玩乐”的方式已经有了极为明显的改变。不仅存在于一二线城市,三四线城市的消费追赶也在不断加速,这种改变汇聚起来的是一股强大驱动力,影响着整个社会经济的走向。
在这样的社会变迁下,未来的消费市场,一定属于具备产业格局、能够创造全新价值点的大消费领域品牌。
爱吃 | 美食餐饮
以前,人们为了填饱肚子而吃饭。
现在,人们似乎更像是为了赋予自己时间更多意义而吃饭。
原麦山丘、喜茶、鲍师傅、奈雪の茶、丧茶、脏脏包……借助互联网的多路通道与社交平台,接连不断的“网红餐饮”在这两年进入人们的生活。
比起普通的大众餐饮,店铺设计小而美、主题化、情景化突出的“网红”餐饮更擅于打造出新的餐饮概念,产品外形上有创意感、差异化、能够引人注意,加之有效的推广与营销策略,这些店铺更能刺激消费者求新猎奇的心理。
为此,“社交至上”的年轻人都乐于为了吃环境、吃情怀、吃颜值、吃话题而“感性”一回,话题热度高、线下百余人排队、“黄牛党”加价倒卖就足以证明“网红”餐饮店的人气。
有数据显示,中国餐饮业规模当前位列世界第二位,预计2018年餐饮业全年增速将维持在10%左右,总体规模将达到4.3万亿。
身为“网红”到底能走多远,能否真的分得这市场一杯羹,除了有颜值、有话题,安全、健康、新鲜、天然的品质保证,好吃的口味保证,以及树立有核心竞争力的品牌,才是不被市场淘汰的基本标准。
爱买 | 生活服务
对于生活必需品的获得,曾经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要么去超市大卖场,要么在家门口的夫妻小店、杂货铺解决。
而如今,生活必需品的获得方式,也成为人们展现生活方式的一个缩影。想要逼格,可以去生活方式店;想要便利,身边随处是便利店。
▌ 生活方式店
小资、文艺青年、新中产……拥有这些标签的人,都对过理想中的生活有着自己的主见。所以近年兴起的生活方式店,成了他们“打发”时间的最佳去处之一。
具有某种主题艺术风格或者诠释某种生活美学理念的店铺设计风格,陈列着多元化、极富设计感的生活用品,从衣服、首饰到家具、餐具、香水、蜡烛、艺术品、文具等一切与居家生活相关的物品。
生活方式店因为自身遵循的一套审美标准,吸引着志同道合的消费者,也因为自身明显的独特性而成为购物中心大潮中格外受关注的一个细分业态。
▌便利店
消费市场越成熟,时间成本高的消费者对目的性明确的消费,就有了更高的便利性要求。
单体占地面积小、布局密度大、距离消费者最近、消费频次高、不易受线上消费冲击等特点,再加上日常生活用品、自制饮品与餐食、自有品牌商品等日趋丰富的内容选择,让便利店成为最贴近消费者的零售业态。
从日资便利店7-11、全家、罗森,到中国本土便利店全时及各个区域的便利店品牌,快速扩张、渠道下沉是近年的主旋律。到2025年,罗森计划在全国开出10000家门店;全时也提出,要投入100亿元资金,实现100个城市落地,铺设100万个终端。
规模化让这些便利店如毛细血管般深入每个消费者的生活,从而与消费者之间建立紧密、高频的联系。
▌无人零售
在解决便利的基础上,未来便利店拼的还有模式创新。
无人零售就是其中重要的一支。2017年,无人零售商店交易额预计接近390亿元,未来五年的快速发展将会使市场交易额很快接近至2万亿。
尽管看似火爆的背后,行业洗牌也已加速到来。但不可否认的是,科技,特别是线上巨头对线下的赋能,让包括无人零售形式在内的便利店,正在成为一个新零售技术应用、展示和实践的平台,演示着未来生活的可能性。
爱美 | 美业
街边店,几张座椅……以前的理发店大多是这样。
而现在,这样的传统形象与传统经营方式发生了明显改变。专业设计师进行空间设计、提供休闲茶饮、设置社交空间……美容美发店正在成为示范一种生活美学的场所。
“颜值不在线,谁还管你有没有内涵”,“颜值经济”大行其道的今天,这种形容或许很贴切。
特别是这一轮消费升级中,女性对自我价值认知意识的觉醒,让她们越来越懂得经营自我、改善个人生活,包括美甲、美发、美体、美容、微整形医美等方面在内的“美业”,也因此迎来稳定、快速的上升期。
2014年,全国美容美发行业营业额2975亿元,2017年则已达到7603亿元,近年平均增速超过15%。同时,2017年中国医美总量超过1000万例,复合增速超过40%,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医美第二大国家。
以美容美发行业为例,不仅面向女性,针对型男的复古理发店、针对小朋友的充满童趣的儿童理发店也正在加速发展。并且,传统单一的行业正在跨界重构,美容、养生、形体管理、健康管理等众多服务的融合,满足着人们对于与“美”越来越多元的衍生需求。
爱看 | 书店
曾经,书店只有一排排的书架,消费者的行为路径似乎只有“选书、看书、买书、走人”。
房租压力、盗版横行、电商崛起,让2010年前后数年间的实体书店经历了一段惨痛的“寒冬季”,据统计,期间全国有五成的书店倒闭。
而从近两年开始,书店业打破了传统的商业模式,设计力的注入让阅读空间得以重构,休闲功能的复合让书店成为体验式消费的代表。
《2017年中国图书零售市场报告》显示,实体书店零售渠道达到344.2亿元的市场规模,同比增加2.33%,摆脱了负增长的态势,渐显暖意。
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实体书店正在“苦修内功”、勇于试水多元服务。从买手制选书、图书推荐,到设置提供饮品餐食的休闲空间、集合创意文化产品的零售区域、充满童趣的儿童阅读区,甚至服饰设计空间、录音棚、朗读角等更多独特有趣的体验内容,也正在逐渐被融合进来。
加之大量名家讲座、文化沙龙、创作分享、见面会等活动的举行,丰富的文化体验已经让实体书店成为可以为读者创造更多价值的文化交流平台、公共文化活动中心和新的社交空间,是一种复合式文化场所。
今年,书店商业模式的创新还将进一步演化,包括连锁书店、主题书店、特色书店、社区书店、甚至是无人书店在内的各种书店品牌将会以加速度的方式落地。
例如,西西弗书店透露预计开店80余家,钟书阁计划将在西安、重庆、贵州、山东德州、武汉等多地开出分店,当当网的线下实体书店预计在3-5年开设300家门店……
并且,随着新技术与新媒体手段的深化应用、用户大数据的深度挖掘、线上线下的加剧融合、跨界合作更加普遍以及政策扶持,实体书店的未来还将具有更大的想象空间。
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正如一个书店业人士所说,“实体书店不只是经营空间,更是经营文化,要为读者提供不间断的服务和活动参与的可能。”
爱生活 | 数码科技
当前几年人们购买手机还是习惯在迪信通这样的通信店,购买家电是去苏宁、国美这样的电器大卖场,苹果体验店的出现可以说是带来了一种产品体验的新风。
通透、简洁的视觉效果、开放的体验环境、人性化的数码产品,带给消费者焕然一新的全方位感官感受。苹果对此解释为,并非为了开店而开店,而是将开店视为“一项创造体验的事业”。
大消费时代,创造体验越来越重要。为此,小米、京东等线上巨头开始加速线下布局,小米之家、京东之家、京东专卖店纷纷落地,能够实际触摸到产品不仅更容易形成直接的消费冲动,也更容易创造消费信任感,从而也大大提升了门店效率。
同时,以顺电为代表的高端电器集合店也正在向“茑屋家电”那样的生活提案型零售空间转变。在苏州的“顺电味”,具有亲和力的暖棕色调下,除了常见家电产品,还设置有很多陈列着热销书的书架、茶吧、酒吧、高尔夫球用品、拍摄体验区等,倡导一种“慢生活”、享受生活的理念。
未来,数码科技、消费电子行业将进入更激烈的“拼智力、拼体验”时代,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等设备将进一步改变消费者的家庭生活方式,而促成这些改变的,则可能是线下门店里关于生活方式场景的重构,以及其中传达的对“人”的价值的关照。
爱自己 | 高端医疗
看病难、环境差,一直是传统公立医院的写照。
随着中产阶层的崛起和人们日趋多元化、有针对性的医疗服务需求,私立诊所提供的高品质的家庭医生服务、耐心细致的讲解、定制化的健康管理、长期的医疗关注、多语种的沟通等服务,可以说是公立大医院无法提供的。
这使得高端医疗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并且,地产、保险、药企、互联网医疗等背景的企业也纷纷开始布局相关业务。
在2017年获得大额融资的诊所企业中:
-
中医连锁诊所固生堂获得10.1亿元D轮融资(5.1亿股权+5亿债券);
-
高端儿科连锁机构唯儿诺儿科获得3000万美元B轮融资;
-
口腔连锁瑞尔齿科获得9000万美元D轮融资;
-
卓正医疗完成4000万美元的C轮融资
……
可以看到,儿科诊所、齿科诊所、中医诊所等专科化趋势更为明显。同时,包括健康预管理、院后康复、医疗养老等在内的领域,也将成为中国医疗产业资本追逐的“新大陆”。
未来,随着科技应用与线上线下结合的深入、“医疗+地产”模式的发展、连锁化及精细化运营管理的推进,更普及、更具温度的医疗体验也将走进更多人的生活。
爱玩 | 旅游出行
以前旅游,跟团、住连锁品牌标准化酒店房间是大部分人的选择。
现在,更多人青睐自由行,住短租公寓、民宿,大众旅游正在向深度休闲度假方式转变。
这使得酒店市场逐渐从过去大规模开发、标准化复制的经营模式,转向通过个性化、主题化、设计感来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模式。与以往酒店住宿只是游客的落脚地不同,一些极富设计感的民宿本身已经成为了旅行目的地。
数据显示,近3年来国内民宿行业一直保持着60%以上的增长率,2017年市场交易规模预计突破了120亿元。在个体经营之外,更多的房企、旅游企业以及资本,也已经开始规模化布局民宿业,“单体民宿”正逐渐向“民宿群落”发展。
未来,包括客栈、度假别墅、木屋、帐篷、房车等多种形式在内,民宿将更强调用户的体验与当地特色的结合,从而满足旅游消费升级的趋势、更符合结伴旅行和家庭出行的调性。
然而必须指出的是,服务跟不上以及缺乏专业的运营管理也是民宿业发展的掣肘。如果不能得以进一步完善,民宿业内戏称的“每年三成倒闭,七成不赚钱”的现状,也依然难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