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gis+号称新加坡首个城市零售娱乐中心,在国内有不小的人气。它既是社区物业的典范,也是并购失败案例改造升级的典范。
项目位于武吉士街区,原先的IIuma内外部装修设计非常好,内部挑高错层设计规划成有艺术感的室内广场,特别适合做娱乐活动和表演,餐饮层的挑高复式楼层特别利于品牌餐饮自由发挥,但是由于商场一直人气不高,于是便脱手给拥有临近成熟商业零售街区的凯德。
凯德接手后内部结构不动,进行新的布局,强调表演和展览空间的组合,这一调整专门针对20~30岁的年轻人士,充分契合了白沙浮街区艺术、教育与娱乐的功能定位,与城市融为一体。
而且,凯德针对其客流量稀少的状况,对各楼层的业态布局进行了调整。以多首层的操盘手法,在每个楼层都布局了大流量的客流输入口,并且每个楼层都各有特色,聚客力十足,盘活了整体的客流。
总的来说,在整个改造的过程中,凯德就做了两件事:
一是在二层建了个天桥。联通了凯德老物业的成熟客流,也打造出二层的多首层;
二是对凯德老物业整体进行了业态调整。将零售业态大部分给老物业,老物业的街区商业采光天幕非常好,中庭外出小车体验感非常强,老物业的修旧如旧非常有历史感,也值得学习。新收购的物业60%以上调整为餐饮和体验业态,不仅有电影院和餐饮,还别出心裁地做了个拉面集合店(协同日本拉面协会做拉面大赛,前十名才能到这里开,集合店整体规划装修,统一运营十个品牌)和时尚舞场。
这两件事的结合,使整个卖场人气大增,经营大好,商业成功。
走出BUGIS+购物中心,是Bujis Junction,也属于BUGIS+的一部分。
这里号称是“悠哉的空调街市”,是新加坡第一家玻璃拱顶空调控温的购物街。由昔日的旧店屋改造翻新而成,完美地展现了怀旧建筑风格和现代购物环境地自然融合,是一个非常精致,值得停留的室内街区。在这里,既能享受到冷气的舒畅,又能感受到阳光的温煦。
沿街的建筑立面基本保持原貌,只是外墙和门窗重新做了油漆处理,色彩简单活泼。
街道尺度很舒适,中间挨着一辆又一辆的手推车摊位,两边是一家家精致的零售店,还有咖啡小食等,逛累了就随机坐下来休息一下,感受街区特有的历史风情。
Bugis Junction多而全的选择,很受男女老少的喜爱,街道边的小食店充满了地域特色,来这里游玩的人们边吃边逛还可以感受异国风情。
所以你看,商业空间设计成不成功,并不由得甲方或是乙方说了算。就好像是Bugis+,后期改造的空间设计就是这个项目获得商业成功的关键,反过来我们也一样可以说,商业成功才是真正检验商业空间设计的唯一标准。
克拉码头位居新加坡国家的中心区位,坐落在里峇峇利路和新加坡河旁,总占地50多亩,曾是海上商贸货运交易之地。
现在的克拉码头历史街区由五座保有19世纪原貌的彩色建筑组成,每幢建筑拥有超过60间仓库和店屋,显现出当年码头和仓库历经沧桑的内涵。
其实,在克拉码头的再造开发过程中,历史街区原貌得到了很好的保护,同时开发商也充分根据现代城市的需求对建筑空间外部色彩、灯光、景观,进行了现代创意设计,呈现出传统与现代的对话和协调融合、营造出适合现代城市风貌的独特氛围空间。
比如,老仓库建筑砖瓦材料与玻璃、钢框架、塑料顶棚等材质的强烈对比,正是克拉码头乐于呈现的一种现代与传统的碰撞。而追求时尚、展现个性的特质,也在这群建筑中给自己写下了最完美的诠释。
另外,业态方面,曾经的克拉码头,秉承着传统业态配置特点,着重于零售购物,辅以餐饮、娱乐,缺乏的商业特色。2006年开始的二次改造不仅仅是对于建筑外观的改造,更是对于业态的一次大调整,将原本所占比重最大的零售购物这颗大树几乎全部“砍除”,取而代之的是更多的餐饮和娱乐项目。“餐饮45%、娱乐20%、酒吧20%、零售4%、加之少量办公”组成了如今的克拉码头的业态结构。可以说它极富创意的改造成就了如今这一堪称经典的商业作品,使其跃然成为了新加坡最顶尖的餐饮娱乐休闲广场。
克拉码头从老旧的历史街区到如今的新加坡最顶尖的餐饮娱乐休闲广场,与其本身的空间设计有颇大的关系,正是那种在适合现代城市风貌的氛围空间设计给克拉码头带来了成功。
真正有生命力的现代商业形式在于感受和体验,真正检验空间设计的标准在于商业成功。要真正打造出既受游客拥趸、又受业界膜拜的商业作品实属不易,而宝地设计会一直坚持我们的初衷,商业成功才是商业设计的唯一标准,砥砺前行。